科研论文写作
小论文创新点思路
面对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创新点有两种。
- 改进已有技术。
- 基于一个新的理论去实现一种技术,和之前的方法进行对比,只要有一个特点比他们好就可以。比如正确率、泛化性等。
小论文 VS 大论文
期刊/会议论文(小论文)中的Introduction和related word 和 大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差不多是相互对应的。但是 Introduction和研究背景与意义写法有些不一样。
小论文是针对一个研究问题去写,大论文是几个章节的问题整合起来,一个章节正常情况是可以发一篇小论文。
但是大体的行文逻辑比较相似,先说小论文的逻辑。
小论文-Introduction
一般包含的内容:
- 交代研究内容
- 让读者知道你要做什么
- 阐述研究现状并总结不足
- 给读者一些研究背景的铺垫,并且带出挑战以及难点(如果挑战非常重要,可以单独出一段)
- 提出解决的新思路
- 引出论文的解决思路或者说idea,可以再介绍这一思路要实现的困难
- 给出新方案的设计
- 前面提到了idea实现的困难,这部分就要说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准备怎么做。也就是较为详细的介绍idea的实现
- 总结论文的贡献以及实验结论
- 总结并且强调论文的贡献
参考例子1
参考例子2
related work和Introduction中的内容重复怎么办?
小论文中的related work和Introduction;以及大论文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背景是相互对应的。以小论文为例,我们可能会觉得related work和Introduction中的研究现状有重复,不知道怎么办?
有重复的内容是正常的,但是侧重点不一样以及有新东西。
我们以小论文为例,大论文有一些区别,会在后面一起提到。
Introducion中的研究现状是针对你前面提到的问题别人是怎么做的。而related work 是你提出的解决方法涉及到的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那么这就意味着你的related work至少可以写两个部分,一个是补全Introduction中没有说的很详细的研究现状;另一个就是要增加你”新“加入东西的研究现状:
- 补全:Introducion中的研究现状概述,是一个比较粗略的过程。针对某个研究问题,目前的研究方法有这么几大类,每个大类需要解释下方法原理,然后引入几篇论文。并对每类方法进行点评。因为Introducion后面部分就要给出你的方法,不出意外你的方法应该是属于上述几类方法中的某一种。在related work里面就可以把这类方法目前的研究现状给讲出来,因为这个大类里面又可以分为几个小类,所以就能展开写。
如果是大论文,在Introduction里面可以把非你方法所属的几个大类方法写的详细点,你自己的大类就简单说下,留到国内外研究现状再写(参考《数据驱动的CFD迭代加速收敛方法研究》p4-5)。
- 新增:你提出的方法,总有点“新”东西吧,就这个“新”东西,就可以让你的related work和Introduction中的研究现状不一样。
例子1
自己构思的论文
研究方向:流场加速收敛
Introduction中提到的研究现状,要指出流场加速收敛方法有哪几类:大体分为两大类:高效时间推进方法和更好的初值,高效的时间推进方法有可以分为xxx,更好的初值方法可以分为xxx。
related work:Introduction中我表面我的方法是属于“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那么这部分就要全面的写出应用于流场加速收敛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
例子2
八股式写法—(研究背景与意义或Introduction)
第一段:
- 说明这个东西用的很多。
- 解释概念,并说明这个东西有什么优点。
- 然后说明这个东西目前在什么场景(大数据时代等)下存在什么缺陷;或者这个东西需要一些东西的支撑(需要大量的资源),但是在规模有限、资源有限的平台受限。
- 所以,在xxx场景下,解决这个问题很有必要。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并不一定完全照搬,言之有理即可。比如写小论文时,没有必要写第4点,因为你已经在点3点把挑战/问题搬出来了,第4点有点像废话。
第二段:
分类阐述研究现状。并对优缺点进行总结。
这一部分和小论文中的related work和大论文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区别在于。研究背景中的研究现状是针对你前面提到的问题别人是怎么做的。而related word 和 国内外研究现状是你提出的解决方法涉及到的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一个是针对前面提到的问题,另一个是针对你方法涉及的研究方向。有重复是正常的,但侧重点不一样。
第三段:
逐步引出你的解决方案。比如你用到了深度学习,那么你就要说什么是深度学习,优点是什么(这个优点要让别人看到后觉得确实能为你解决前面的问题提供帮助),也可以说别人怎么做的。
然后你要说,现在这些方法还存在什么问题。这个要说一下,不用很细,主要是逻辑和流程清楚。
前面说的都是背景
最后一段说,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就很,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了什么什么方案。这就是意义
写(改)论文流程
- 先写Related work,梳理清楚已有工作的不足,第一遍
- 然后改问题定义、模型,确保了解模型细节,第一遍
- 然后写Introduction,第一遍
- 然后写实验,第一遍
- 重复修改”问题定义、模型、实验、相关工作“
- 重复修改”Introduction、模型“
- 全文定稿
- 最后,abstract, conclusion, related work
写(改)论文方式
- 将文件按照section切割,使用input命令合并,共享一个main.tex
- 如果有多人操作,不同人改不同的文件(拒绝网络软件贡献修改)
- 快速出初稿,然后打印出来多次修改
- 对于画图要求较高,通常一个图要修改几十次
- 最后写abstract, conclusion
大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整体思路
研究背景作用:引出你的研究内容
研究背景的写法并不是固定的,一步一步的引导读者,直至引出研究内容。写法不固定,可以根据你的工作来选择,
整体的思路是:
从一个宽泛的概念/宏观环境/概念入手,细化后引出问题,或直接引出问题。
提出某个理论/技术,说明其特点,表明能为解决前面的问题提供支撑,或者直接就能解决。
这个理论/技术目前还存在什么缺陷(在前面的环境下,或者目前的现状下)。一般是3或4个缺陷。(你的研究内容就是为了解决这些缺陷)
最后说明这些缺陷如果解决就能如何如何,或者说不解决有什么危害(这就是研究意义)
下面提供三个写法供参考。
参考例子1:从一个宽泛的概念入手,再细化,并引出大问题
参考论文:《开源CFD云平台的持续部署方案设计与实现——林高锋》
第一段:引出宽泛概念CFD,并介绍。然后引出小概念CFD软件,并介绍其作用。
第二段:对CFD软件做分类介绍,然后引出CFD软件已经被垄断,会对经济造成损失。并引出NNW工程,为后面的风雷软件做铺垫。
第三段:对风雷软件做介绍。
第四-六段:风雷软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七段:研究意义。
参考例子2: 从宏观环境,再到微观,并引出大问题
参考论文:《基于时空特征挖掘的异常检测研究——胡智超》
第一段:从互联网通信飞速发展入手,提到终端设备也会增加很多。通过终端设备增多来引出问题。通过引入公开数据说明网络完全问题很重要。
第二段:细说网络完全问题。
第三段:提出异常检测的概念,表明其能为网络安全提供支撑。
第四-六段:异常检测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下,还存在的问题,每段对应一个问题。
第七段:研究意义。
参考例子3: 从一个概念入手,并引出大问题
参考论文:《深度Spiking神经网络模型及其算法研究——陈一》
第一段:引入DNN的概念,说明其应用广泛,并解释概念。后面提到DNN存在的缺陷。
第二段:针对第一段提到的问题,国内外是如何做的。分类阐述,并总结优缺点。
第三段:介绍SNN,表明其能为DNN存在的缺陷提供支撑。
第四段:表明目前SNN应用在DNN上存在的问题。
第五段:研究意义。
什么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能够中标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801996/answer/649274200
先整理一些对我目前有用的东西。科学问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方案等。这些内容,要写准确,千万不要重复。
我看到的一些本子,写得不好的,都是科学问题里面的话,在目标里面重复一点;目标里面的东西到内容里面又重复一部分;研究内容里面的东西,到技术方案里面又重复一部分。这样很不好,但是很多人经常犯这种错误。最好的本子,是这几部分,一点重复的都不要有。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要简短,要精炼,不要啰嗦,啰嗦了就容易与后面的内容重复。
- 科学问题:一句话,够了,顶多加一段话解释为什么是这个科学问题。
- 研究目标:一个目标就够了,顶多再分解一下,大目标下写两三个小目标。但是大目标一句话,每个小目标也就一句话。
- 研究内容:也不要太多,可以写两三个内容,每个内容一小节,小节标题直接写明白内容是什么。小节里面可以去解释为什么这部分是你要研究的内容,以及向别人科普你研究内容的具体含义,千万不要写你怎么研究这些东西,不然就跟后面的研究方案重复了。
- 研究方案:针对前面的几条研究内容,一条一条来给出你怎么做的具体步骤。这部分内容,关键要写细。能写多细就写多细,最好是让别人看了就知道怎么做。关键的地方写明白了,后面的关键技术也就出来了。